8964museum | 六四記憶
The 8964 Museum (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 is an online museum dedicated to preserving the memo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and massacre. Launched on August 4, 2021, the museum was created in response to increasing political repression in Hong Kong, aiming to safeguard historical artifacts, archives, images, and oral histories related to June 4th. After the passing of the Hong Kong National Security Law, the museum became an independent overseas project, continuing its mission to connect and preserve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democracy movement for future generations.
2021年8月4日零點,眾籌一週年之際,「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開幕。
「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 1989年6月4日,軍隊進入北京城進行武力鎮壓,維時近兩個月的天安門民主運動戛然而止。而後,六四記憶不斷被官方抹除。此後30年裡,身為這段歷史見證者的香港人,用燃起30年的燭光、和對中國民主運動的持續支援,實踐承諾,守護記憶,捍衛人權,亦持續爭取香港民主。
2020年,隨著港版國安法急速通過,悼念六四的燭光集會首次被定性為非法集結。當晚,香港支聯會(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啟動眾籌,呼籲在法律危機下,尋求永久空間保存歷史記憶:在網絡建立「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保存在香港已傳承了30年的文物、檔案、影像、口述歷史等;並在未來連結世界各地關於六四的檔案庫。2020年6月至8月,博物館計劃收到1,186位捐款者的慷慨相助,募得款項共計港幣1,675,032元,全數投入博物館的籌建及運作。
搶救記憶,重建論述,將1989年中國民運的歷史與香港、中國大陸及世界的抗爭歷史相連,這是「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的使命。博物館邀請到親歷八九一代的中國記者、作家長平先生擔任總策展人,並在全球建立策展、檔案及技術團隊,力圖保持史料完整性、呈現真實感、並能夠與當代對話。
2021年8月4日零點,眾籌一週年之際,「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如約啓幕。
博物館開幕之際,由於香港政治打壓愈演愈烈,支聯會已於7月10日作出策略性人手調整,常委人數僅餘7人,包括現時正失去人身自由的主席李卓人及副主席鄒幸彤,並遣散所有職員。有鑑於此,「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即日起亦脫離支聯會,由海外策展團隊負責獨立運作。
首次開幕,展出六個展館:時間館、空間館、人物館、香港館、文藝館、媒體館。此後,博物館將持續更新,補充現有展館內容,逐步釋出更詳細的史料,翻譯多語言版本,並將不定期因應時事與紀念日主題,開設主題特展。
燭光不滅,真相永存。寸心千古,莫失莫忘。
學術委員會 「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成立學術委員會,邀約對1989中國民運、中國民主化及社會運動歷史做過長期研究的專家學者加入,給博物館的長期策展、史料收集及研究,搭建可信的學術基礎。
以下是第一批學術委員會名單(按首字母拼音排列):
阿古智子(AKO Tomoko) 日本東京大學 白夏(Jean-Philippe Béja)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 陳至潔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 林培瑞(Perry Link)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宋永毅 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 王超華 獨立學者 吳國光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 吳仁華 台灣東吳大學 博物館策展及製作團隊 總策展人:長平 策展編輯:DLS 數位資料團隊:CYL、LLT、RRG、ZYC、B、Judo、T、C2H、Samuel、XQ、KW、NAIVE、CPJ、TW、LCY 視覺設計及網站製作:Neverland Studio 系統工程師:PL 總監製:June
URL: https://8964museum.com/ (https://www.8964museum.com/ doesn't work)